高清手机影院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://www.shoujiyy.net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!
丘吉尔曾说过,“没有永恒的朋友,也没有永恒的敌人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”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适用,人与人之间是这样的,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。
就在G20峰会在意大利罗马落下帷幕之际,西方阵营却接连传来不和谐的声音。至少有3件事值得关注。
第一件,“塑料”盟友情?被出卖后,莫里森公开反驳拜登。
上周末,拜登和马克龙在罗马举行会晤,这是自“潜艇风波”以来,美法两国领导人首次碰面。
会谈中,拜登称法国是美国“最年长、最忠诚”的盟友,并承认华盛顿在“截胡”法国潜艇订单一事上“很愚蠢”。
拜登还强调,他当时以为法方早已获悉法澳潜艇协议“要黄”。
很明显,拜登为了修复美法关系,不但直接打了堪培拉的脸,还把澳大利给“卖了”。
对此,莫里森10月31日在接受采访时反驳拜登。他告诉记者,堪培拉此前持续向华盛顿通报了与法国对话的最新情况。
从莫里森的这番话不难看出,澳大利亚不愿成为“潜艇风波”中的政治牺牲品。
由于莫里森的单方面毁约,澳大利亚不但被法国的痛斥,还遭到了欧盟的“惩罚”——本月初,欧盟宣布推迟与澳大利亚的新一轮自贸协定谈判,至下月举行。
此前,澳大利亚在3年间,先后与欧盟进行了11轮谈判,有望在今年年底达成自贸协定。
而现在,堪培拉面临的不光是自贸谈判被推迟的问题。重要的在于,欧盟已在谈判中充满了不信任,不排除再度推迟谈判,甚至直接谈崩的可能。
莫里森公开反驳拜登表明,为了避免成为牺牲品,澳大利亚选择死抱美国,把美国也拖进与法国的争执当中。
但问题在于,从马克龙的最新表态来看,法国似乎已经和美国“相逢一笑泯恩仇”。而对待澳大利亚,马克龙非但没有原谅,反而让莫里森很下不来台。
第二件,不留情面!马克龙当众指责莫里森撒谎。
10月31日,马克龙在G20会场上告诉澳大利亚记者,“我非常尊重澳大利亚,也非常尊重澳大利亚人民。我只想说,当法国心怀尊重的时候,你们也必须真实。”
随后,现场有记者问及马克龙,是否认为莫里森在没有向法国“打招呼”的情况下,与美澳进行购买核潜艇的秘密对话,就是对他撒谎。马克龙给出的答案非常直接,“我不是认为,我是知道!”
很显然,对于澳大利亚的单方面毁约行为,法国人余怒未消。毕竟,被撕毁的不是一份6亿、60亿的潜艇订单,而是一份总价值660亿美元的超级订单。煮熟的鸭子飞了,法国人能不气吗?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不是本次G20峰会期间,马克龙第一次让莫里森难堪了。
此前一天,也就是30日,莫里森在会议间隙找到马克龙打招呼,并把手放到了后者的肩膀上。
莫里森自称马克龙当时“很高兴”,但从现场照片中能很清晰地看到,虽然马克龙当时戴着口罩,但眼神中充满着对莫里森的不信任,没有一丝笑容。
如果要评选出本次G20峰会中“最尬领导人”,一定非莫里森莫属——先是被拜登当作“潜艇风波”的替罪羊,而后又热脸贴冷屁股,遭到了马克龙的“横眉冷对”。
不过,莫里森的种种遭遇,都是他自己一手酿成的,怪不得任何人,更不值得同情。
一个国家,只有将命运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真正靠得住。作为澳大利亚总理,莫里森却把本国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,而且这个国家还是美国。
有这样一位领导人,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显然是个灾难。
第三件,矛盾升级!英国和法国又吵起来了。
近日,因法国扣押英国渔船,两国渔业争端再起,“战火”甚至蔓延至G20峰会。
10月31日,英国首相约翰逊在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会晤时警告称,法国就渔业争端的威胁“毫无道理”,不符合英欧贸易合作协议。
此外,约翰逊还向冯德莱恩抱怨法国的“激进言论”。要求巴黎就法国总理卡斯泰在一封信中的言论作出解释。
此前,卡斯泰在写给冯德莱恩的信中称,欧盟必须拿出“坚定决心”,迫使英国遵守脱欧协定中的渔业规定。卡斯泰还认为,英国现在表现出的就是“不合作”的态度。
很显然,卡斯泰的这封“告状信”无异于是在火上浇油,再度惹恼了英国。
自脱欧以来,英国与法国这对老冤家,在渔业问题上龃龉不断。根据英国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定,欧盟渔船在获得英国政府颁发的捕捞许可证后,方可在英国水域捕鱼。
然而,协议生效后,英国人却耍起了“滑头”——在批准少部分法国渔船捕鱼的同时,驳回了更多捕捞申请,引发法国的极度不满。双方针尖对麦芒,谁也不愿先让步,导致矛盾不断激化。
就目前的局势来看,欧盟很大可能会在渔业争端中袒护法国。原因很简单。
一来,英国已经脱欧,不存在“手心手背都是肉”的问题,欧盟必然是“帮里不帮外”。
二来,法国作为欧盟主导国之一,在欧盟内拥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,欧盟自然会向着巴黎。
最后,简单谈点粗浅看法。
从澳大利亚公开反驳美国,到马克龙让莫里森的脸面“碎了一地”,再到英法因渔业问题吵得不可开交。
这些都表明,西方国家之间所谓的“盟友情”,其实根本经不起现实的考验。为了攫取利益,可以毫不犹豫地出卖盟友,甚至是撕破脸也在所不惜。
西方,正经历霸权的终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