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金融行业是当今社会中发展较好的一个知识密集型服务类行业。
这个行业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专业壁垒,要求从业者须具备财政学、金融学、投资学、统计学、税务学、保险学、数学、财务管理、会计学等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学历或工作资历、背景。
其实,金融职业生涯在光鲜的外表背后,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和专业的专注与坚守。
而在金融行业工作,专业人士的平台选择较多。
不过,一流的人才,不是流向外企或央企、国有银行,就是走进政府金融口、财政、税收等相关主管部门,包括进入央行任职。
能够进入央行的优秀人才数不胜数,但最终能够跻身管理顶层的人可是凤毛麟角。
在央行系统内,央行总行行长是位居正部级,央行的省级分行行长一般列居正厅级。
按理说,由分行行长到正部级需要跃升两级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一位曾在省级人民银行任职的管理经验丰富、懂业务的高级经济师,从分行行长跳过副省级职务,直接担任省部级正职,可谓是步入直通之道。
这个充满传奇的管理者是东北人关广富。
提及关广富,不得不说他的两个传奇经历:
一个是他33岁时从大学毕业,一个是18年后他在51岁时由省级银行行长直接担任省委书记。
1931年12月,关广富出生在黑龙江牡丹江市穆棱的一户普通的满族人家。
1947年2月,年仅15岁的他从学校毕业后,就参加了工作,进入县里的机关单位任职。从此,他踏上了财政与金融业的“职业车道”。
在两年三个月的时间里,他先是在财政科当科员。不久后,作为学员,他被派到东北财经干部学校进修。经过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后,他被安排进入东北粮食总局,当了一名会计。
从17岁半的时候开始,他南下来到湖北武汉工作,进入省财政厅任职。
此后的十七年多时间中,他当过股长,做过主任科员,干过副科长、科长职务,当过办公室副主任,担任过地方企业财务处副处长、处长,在多个岗位上得到了充分地经历和锻炼。
当然,在此期间,他还抓住学习机会,并在33岁那年从湖北大学经济系财政信贷专业(函授)毕业,完成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业。
两年后,那年秋天,世道生变,运动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与规则,他也受到了影响。
当时,最大的变化就是,他不再像往常呆在机关办公室工作,而是被下放到外地乡下的“五七”干校,在校部工作组参加工作与劳动。
1972年8月,时年40岁的关广富回到武汉,担任省财办业务处处长,重新从事地区财务管理与宏观政策指导与业务发展方面的工作。
仅仅四个月后,41岁的他调离原单位,转任中国人民银行(央行)省分行的副行长。
将近两年后,年近43岁他继续留在湖北肩挑重担,担任人民银行省分行副行长、副书记。
1978年4月,46岁的关广富正式出任省分行行长、书记。
在人民银行的省级分行工作期间,他凭借出色的业绩与表现,带领银行系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,稳打稳扎,开拓创优,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认可。
1983年1月,51岁的他接受更大重任,受命担任省委书记,是直接从央行省级分行行长提任省委书记的罕有者。
在一方主管十年有余,后来,61岁的他曾兼任省人大一把手职务,随后在63岁时转而专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。
在省人大,他前后任职七年半,为地方人大与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2002年的夏天,这位连任三届中央委员、年已七旬的长者正式离休,退居幕后,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关注社会发展。
84岁(虚岁85岁)那年四月天,这位拥有大学(函授)学历、具备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财经与社会事业管理专家在武汉不幸病逝,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长期工作的第二故乡——湖北。
(完)